当前位置:首页>>业务研讨
当前时期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
时间:2015-03-0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当前时期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

 

[1]

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检察院

 

【摘要】青少年犯罪主要指的是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本文以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为着手点,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途径及方法

 

引 言

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现已受到了我国有关部门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相继颁布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依旧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缺乏成熟的心理,看待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时存在片面性,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道德、纪律、法律规范意识,意志力与控制力薄弱,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常常为了一己欲望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采取有效的途径及方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当前的瓶颈问题。

一、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青少年一旦缺失必要的家庭教育,就会产生各类不良习惯,个性异常,引起不健康人格。有的青少年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有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全面掌握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常以粗暴的教育方法为主。一出问题,拳打脚踢,不知道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有的青少年家长由于忽视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对于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没有进行必要的管教,或者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性,缺乏有效的教育途径及方法,使家长束手无策;还有的青少年家长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任其发展。

(二)学校教育不全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学校将重心放在了学科教育上,对于素质教育关注的较少。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加强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开展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二,受“一考定终生”思想的影响,学校与老师将学科成绩作为了衡量好学生及差学生的核心标准,未充分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学生被评定为差学生,就会遭到异样的眼光、歧视,致使其开始讨厌学校,旷课逃学,离家出走,最终踏上犯罪之路。三,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收”、“罚站”、“写检讨书”成为了老师的口头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不够,未掌握学生无法管教的根本原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讨厌老师,越来越叛逆,存在犯罪隐患。

(三)社会救助不足

    为了对未成年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国家专门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然而目前社会上依旧存在大量的流浪少年,社会未给予必要的救助,出于对生存的考虑,这些流浪少年常在成年人的指使下,干一些偷到、诈骗、贩毒等不法勾当,最终将自己送上犯罪道路。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相较于其他犯罪,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同之处,没有严重的主观恶性,有明显的可塑性,容易改造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严抓时机,加强家庭、学校、政府三方的协作力度,全面激发所有有利的因素,科学合理的做好青少年疏导教育,从而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长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极为关键。在大量的防范措施中,家庭永远属于首道防线。家长必须树立合理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高效的教育方法,掌握好孩子各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做到科学引导与有效疏通。摒弃以往的一味追求高分的观念,加强孩子健康的人格教育,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应及时的了解,积极参与学习安排的家长会议,和老师保持好的沟通,对老师的教育行为表示理解,认可老师的管理方式,与学校配合管理好孩子。此外,应掌握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从而促其健康全面发展。

(二)构建完善的学校法制、道德教育体系

    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应将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中,强化教育力度。采用各类合理有效的方式培养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让他们清楚的知道违法犯罪给自己、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清楚知道违法犯罪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始终遵纪守法。学校应根据各年级与学生个性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对于侧重点的部分,应从浅至深,循序渐进,明确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基于青少年学生,积极构建以普法教育为根本的学校氛围,设置专门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制定并落实完善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体系。积极安排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法律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在维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其宣传推广法律知识的意识。

(三)政法部门应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政法部门应防止各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犯罪,并且对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加强改造;抵制社会上丑恶现象的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政法部门还要和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等配合协作,安排专业人员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开设专题讲座;对于学校周边环境,政法部门也应进行必要的整治,清理整顿学校附近网吧、游戏场所,防止青少年接触暴力、黄色等不良事物,真正为他们提供氛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青少年犯罪对社会有着严重的危害,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发展。在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时,若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将会导致其重新犯罪。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核心。实际中,党与政府部门应科学组织领导,系统治理青少年犯罪,通过先进高效的途径及方法,防治社会不良之风,抵制一切不良因素,唯有如此,方可真正预防青少年犯罪,降低犯罪率。

 

参考文献:

[1]郎太武.青少年犯罪原因微探[J].科学咨询,2009,(11):32.

[2]修胜涛.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2):123-125.

[3]罗云方,黄德霞.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22):175-176.

 



[1] 乐玲,女,19814月出生,工作单位: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