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在红旗渠看到的
时间:2018-09-1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在红旗渠看到的

广德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随同“广德县领导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弘扬奋斗精神’专题研讨班”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的五天里,大家一起走红旗渠、听红旗渠、说红旗渠、看红旗渠。我在此间听到并看到林县人民重整河山的气概,坚如磐石的决心,战天斗地的激情,可歌可泣的事迹。看到林县人民用一钎一锤一双手创造了“人工天河”这一世界奇迹,深感叹为观止。

我在红旗渠看到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林县县委决定修建红旗渠,正是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民的初心使命。林县缺水的历史令人悚然,红旗渠纪念馆满满记载着林县在建渠前大旱、禾枯、绝收等触目惊心的事实,连女人也只在出生、出嫁、去世时才能够洗个澡,群众家里十室九匮,出现过为一桶水轻生,甚至发生“人相食”的事情。水在当时的林县是天大的事,林县人民急切需要一条引水的生命渠,需要一条改变命运的幸福渠。为此,县委立下愚公移山志,誓言要把林县河山重安排,决定开辟这条千里长渠,将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破解困扰林县人民数千年的缺水难题。

我在红旗渠看到了林县干部群众上下同欲。“风雨同舟者兴,上下同欲者胜”。在当时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建设红旗渠的决策过程,是个艰难的过程,有不同声音。但是,县委一旦决定,林县干部群众便百将一心、三军同力,县委书记杨贵等县委主要领导走在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的最前排,开赴莽莽太行,与10万修渠群众栉风沐雨,同衣共食。所有参战人员卧不设席,行不骑马。全县干部群众历时10年苦战,劈开太行山,引来幸福水,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出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饶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在红旗渠看到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1960年林县启动修渠工程,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县财政只有300万资金,粮食只有3000万斤,全县水利技术人员只有28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群众带着家里的铁钎、铁锤、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浩大工程。修渠用的石灰供不应求,群众就自己动手烧,并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炸药不够用,在全县选聘“土专家”,组织留守后方的妇女在家用土法自制炸药。缺少食物,用野菜充饥。晚上没地方睡,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以大地为床,以星空为被。缺少水泥、缺少测量仪器,缺这缺那、缺东缺西,10万修渠大军,愣是在巍巍太行、悬崖峭壁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使得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太行山的腰际,成为一个美学价值极高的水利工程,堪称世界奇迹。

我在红旗渠还清晰地看到了幸福美好新广德的蓝图愿景。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共广德县委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历史起点上,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作出了“1166”工作部署,明确了未来几年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擘画了广德未来几年蓝图愿景。“1166”工作部署涵盖了广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要素各方面,既是新时代宣言书,也是任务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再多的部署,不落实就会落空。当前的广德蓄势待发,困难与机遇同在,危机与转机并存,要实现“1166”工作部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县党员干部必须永葆“五心”,发扬“十项新风”,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我坚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在长,走下去,定能抵达;幸福美好新广德的蓝图愿景,在县委领导下,全县干群齐心协力下,定能实现。

我在红旗渠还看到了县委书记杨贵等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胸襟。看到了老支书等太行山儿女的凛然大义和家国情怀。看到了话剧中“小吱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到了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还看到……。

    更多>>
    更多>>
    更多>>